砸砸小说网
砸砸小说网 > 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> 第394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4节

 

活着!

能够跑到京口城外哭泣的人,都应该好好感谢老天爷,他们能够跪在这里,那是因为他们还活着。

那么多的兄弟,手足,去了就没能再回来,有的死在战场上,有的病死在半路上,年轻的生命,就这样随风消逝。

活着的人,怎能不哭泣?

怎能不感叹命运终于还是站在了自己这一边?

就连勇猛无畏的檀凭之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,也是老天垂怜,檀凭之的伤势初看起来严重,可休养了几天,众人便发现,愈合的很快,等到归期到来,老檀都可以跨马扬鞭了!

老檀和刘裕并马而立,看着眼前的大好河山,视线的尽头,就是京口第一渡口,悬门渡。

江水滔滔,来回翻涌,江水将一条条小船迎来又送走,一年四季,几乎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。

江水无声,人却有情。

刘裕举起拳头,与檀凭之碰在了一起。

至此,他们兄弟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跨越。

从农夫,变成了将领!

仅仅两个月,这一切就都改变了!

在他们的麾下,有成千上万的士兵,对他们无限服从,拥戴着他们,这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

尤其是檀凭之,他自中原一路过关斩将,披荆斩棘而来,早就已经是和阎王爷会过几次面的人了!

可以说,他早就看淡了生死。

之所以支撑着他再次投奔北府兵的一大原因,正是因为他不想死的毫无价值。

应该说,夺回故土,加官进爵,也是檀凭之追求的目标之一,但是在他心中,最重要的目标却并不是这些。

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,让檀凭之深深感叹命运之无常。但是,相比作为寂寂无名的农夫檀凭之死在南渡的路上,他更希望能够带着荣耀战死沙场。

而如今,檀凭之数次踏上战场,杀戮无数,却还是活着回到了京口。

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。

晋朝穷啊,养不起兵

“寄奴,老天爷就是要让我们功成名就!”

俗话说,大难不死必有后福,对于战士来讲,连番征战却能安然回归,不只是福气,还意味着,他们将捧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官位!

即便在大晋,军队里的官位并不吃香,但对于毫无资材背景的京口农夫来说,便是弥足珍贵的至宝了。

“是啊!”

“等回到了家,我一定要在院子里的那棵神树下面好好的拜一拜,说不定就是它老人家一直保佑着我们。”

别看刘裕平日里大眼一瞪,什么都不相信的样子,其实,对一些虚无缥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,他还是愿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。

“你们跑得真快啊!”

“也不说等一等我!”

两兄弟正在感叹人生,欣慰自己终于达成了目标,这个时候,马术不佳心气却挺高的王谧终于气喘吁吁的追赶了上来。

一上来就是抱怨,还赶紧喝了几口水,缓了缓。

在他的身边,何迈等人也渐渐围拢了过来,自京口结识的几人,算是都到齐了。

唯缺魏咏之一人。

“也不知道咏之的病医的怎么样了。”檀凭之忽然想起了老朋友,虽然担心,却也没有过于忧虑。

相比出生入死的兄弟们,魏咏之的日子再难过也不算是太难过了。

“放心吧,殷仲堪医术精妙,必定能把魏兄弟的嘴巴治好。”

“下一次启程,便可以三兄弟齐上场了!”

别的事情王谧还只有五成把握,可这件事他却有十乘十的把握,绝对出不了错。

“要是那样,可就太好了!”

“稚远,谢将军有什么吩咐?”

北府大军行进到京口城外,也该做个决断了。这些日子,他们就一直拖着,没有把具体的计划说出口。

到了这时,怕是已经拖无可拖,只能照办了。

刘裕问小王,小王也是一筹莫展。

“我也不知晓,再等等吧,谢将军马上就到了。”

说是马上就到,其实谢玄到来,至少还需要半柱香的时间。至于谢玄将要安排什么,宣布什么,虽然他一直没有明说,但王谧心中也有个大概。

不就是那么点事情嘛,其实这老谢也是想不开,早说出来就早一点解决,多好呢。

非要拖着,虽然拖着就可以让争端晚一点出现,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!

“稚远,大军真的就要就此解散?”

“太可惜了吧!”

这个时候能站出来,轻轻一拨,挑破这层窗户纸的,除了何迈,还能有谁?

王谧一愣,这小子可以啊!

事先没有通气的情况下,何迈居然跟他想到一起去了,不得不说,这小子的头脑确实精明。

“这可不敢乱说,一切都要听从谢将军的安排。”檀凭之立刻制止了何迈的胡言乱语。

几人之中,野心最小的当属檀凭之,他的心中虽然也有加官进爵的梦想,但是,他的梦想却仅止于此。

在他眼里,只要有更加强势的将领,他就愿意跟着这样的人干,并且,效忠于大晋朝廷。

很显然,在他看来,王谧很好,谢玄也很好,跟着谢玄做事,他挺满意的。

何迈很不服气,却又向王谧追问:“稚远,你觉得呢?”

王谧笑笑没说话,刘裕却道:“临时征召的士兵,没有晋升官阶的,大战结束便原地解散,这是一直以来的惯例。”

“谢将军要这样做,也是无可厚非。”

刘裕何尝不想让京口的士兵仍然留在行伍之中,这样做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。

可惜,规矩就是规矩,既然以前都这样做,那就是有原因的。

大晋朝廷太穷!

说来说去,就是这个原因。

不怨北府,也更不能苛责谢家,都怪那老司马家无能。

没钱,就养不起规模宏大的军队,这是必然的。

谢家虽然有钱,家大业大,可是指望着谢家拿出全部资财供养北府兵,也根本就是在做梦。

北府兵目前内里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复杂,一方面,谢家确实出资在供养北府兵,北府的日常操练、兵器打造都需要谢家出钱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北府当然只有谢家能够掌控,交给别人,谢家多年的心血就全都要付之东流,这谁也不能接受。

再者说,以目前朝堂上的情况来看,也确实没有哪一个世家足够强势到可以代替谢家,继续供养北府兵。

财力不及,没有办法。

然而,谢家对北府的资助,终究也还是有限的,大约相当于大庄园主供养自家的私人部曲乡兵的范围,千万不要小看晋时世家个人部曲的规模。

少则几千,多则几万,甚至是,就连谯郡桓氏控制的荆州兵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是专属于桓氏的私人部曲而已。

人数众多,花钱如流水,没有巨额的资材,没有专属的铸钱炉,休想供养的起。

所以,供养北府兵的大头,也还是朝廷出钱,军饷啊、粮草啊、大型的兵器甲胄制造,都需要朝廷来筹措。

于是,朝廷没钱,就造成了军队没钱,没有钱的穷部队,如何能够打胜仗?

当然打不赢。

在这种背景下,适当的减员,就变成了保持北府战斗力的不二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